甦屋計劃是香港善導會發起和管理的住宿服務,對象為更生人士,目的在於給他們重投社會時有一個過渡居所,同時間也可以提供他們生活上的關懷與幫助。何謂更生人士呢?更生人士是指那些刑滿出來,已經改過自身,要重投社會的人,以前叫釋囚,由於可能有負麵的印象,所以從2000年起,香港懲教局統一改稱更生人士, 並成立善導會提供輔導協助。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在項目開始前,設計團隊做了一些調研的工作,包括去看現有低收入人士的居住環境(一般是住在公共房屋或劏房)和更生人士的生活狀態,他們總結了幾個重點,用來考慮如何在設計時切入或提升。

1.一般劏房單間大小平均9.5平米左右,如果是群住的房型(8-10人一間的話),人均麵積才5.7平米,在香港約有19.5萬人生活在這些空間中。
2.群住房一般以上下床為單元,有些待業的住客會長期休息在床上,因為沒有客廳或飯廳。
3.群住客一般為單身或離異人士,他們一般不做飯, 廚房使用率很低(除了冰箱)。
4.儲物空間隻在自己的床上,一般為層板或自己的小箱子。
5.8-10人共用一個衛生間,在早上上班時間或晚上輪候時間長。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除了以上幾點,甦屋的選址上也遇到不少的困難,香港善導會在聯絡一些願意給我們改造的業主時,他們非常擔心住客會不會搗亂或鄰居會害怕,盡管這項目上會有改造的補貼和義務的設計。經過幾次的選址,在九龍油麻地找到第一個甦屋的試點,一棟70年代的唐樓,一個約40平米不到的戶型。如何使住客擁有私密性但又保持與同屋的交流?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率?這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原址在改造前也是作為普通的劏房,業主利用木隔斷分出四個小房,采光非常不好而且沒有通風。在平麵布局上,設計團隊思考了幾個重點:
1.以上下床家具為單元,利用四組提供八人床位。上下床設計不隻是床板和框架,在床朝外的位置,設計師設計了隔板。在每組床邊附加一個T型的豎板,形成兩個帶書桌的空間。這樣他們在同一空間也不會感覺到對方的幹擾,既保持隱私但又不會感覺和同屋隔離太遠。
2.四個上下床分兩組靠兩邊牆體平行擺放,一方麵可以保持通風,另一方麵形成中間的交流空間(飯廳)
3.原廚房位置改成開放式設計,既可以節省空間,又可以成為另一個增加住客互動的區域。
4.廚房修改後多出來的空間我們增加了一個衛生間,他們可以減少許多等待衛生間的時間,沒有配備洗衣機,所以衛生間的使用率會相對提高。
5.儲物空間設立在上下床單元之間,增加他們的私人空間。

在有限的經費與近七個月的改造後,甦屋終於迎來第一批住客。通過設計,可以為這些弱小群體獲得更有尊嚴的生活,使他們在新的環境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甦屋的甦字,就是更生的意思。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公共住宅空間,住宅設計,宿舍空間,香港公寓設計,香港甦屋,非概念設計

design © 非概念設計
photos © 白羽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