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FT中國感謝來自 LARSSON 的編譯分享:

嘉勵、藝術組合“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正在斯德哥爾摩130年曆史的書紙藝廊和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畫廊展出

瑞典斯德哥爾摩時間2018年10月9日晚上,由瑞典策展人Anneli Ljung Nordenskiöld領銜的“嘉勵、藝術組合林江泉&曾東平雙個展:圓屋與雷克雅未克的玫瑰”在瑞典具有130年曆史的書紙藝廊(S:t Pauls Bok & papper)成功開幕,同時展出中國實驗性視覺創作人嘉勵的特別單元。這是該知名藝術組合在斯德哥爾摩的首展,共展出建築研究、繪畫、手稿、視覺實驗、現成品和現場紙質媒材裝置二十來件。展覽由兩個櫥窗和一個主廳構成,在有限而繁雜的折疊空間裏產生了成倍的節點作為展示敘事轉換的環節。展期從10月9日至2019年2月,展覽展出後,部分作品列為常設。另外,林江泉另一個以特朗斯特羅姆為主題的個展“蝴蝶博物館”在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開展並列為常設。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位於斯德哥爾摩S:t Paulsgatan的書紙藝廊(S:t Pauls Bok & papper)擁有130年的曆史,一直設址於同一個位置:Sankt Paulsgatan 24 118 48。該藝廊集合了當代藝術畫廊、詩歌與藝術書店、日本紙藝和亞洲紙品展示、古董詩集收藏功能,其畫廊功能矢誌為藝術家提供可展示小型單件或係列作品的緊湊聚焦空間,采用了角門為入口,模糊了區分室內與室外的邊界,令室內外空間更為渾然和融合,室內的柱網單元和書牆分割的空間帶來戲劇性的落差感和趣味性。盡管狹小的展覽空間富於爭議,但其悠久的曆史和駁雜的複合功能拉闊了無限的實踐可能,由書籍構成的多元化信息流進行跨越式發言,擁有寬泛的話語權,與林江泉以Bengt Berg的書籍創作的作品不無二致。其典藏區的展覽空間被稱為“開辟性的平方米”是藝廊的獨特構成,成為斯德哥爾摩最具影響力的藝廊之一。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書紙藝廊除了不定期舉辦展覽和實施觀念性的藝術實驗項目,與知名出版商合作藝術書刊和發行數字光碟,曾出版諾貝爾獎獲得者特朗斯特羅姆的作品,該機構較多考慮日後的發展和未來整體規劃,是斯德哥爾摩當代流行藝術事件發生的熱門地點,亦是瑞典和北歐藝術家和作家的最喜愛聚集的空間之一。該藝廊折射了現代社會的質疑和挑戰,落差和趣味。該藝廊的管理人員都是畫家。“圓屋與雷克雅未克的玫瑰”是中國藝術家在該藝廊的首次展出,在主櫥窗的展出,主理人特意把特朗斯特羅姆的肖像攝影作品與這次來自亞洲的展品平行展出。因此該展覽的現場性是其創作的唯一性,無法通過文字或其他途徑代替。書紙藝廊很榮幸能夠作為中國藝術家創作生涯中的重要見證和載體,他們的作品佔據藝廊整個空間的內部和空間的玻璃幕牆,使藝廊作為載體得到彰顯,也能突顯出一個有130年曆史的藝廊位於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S:t Paulsgatan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藝廊主理人、策展人Anneli Ljung Nordenskiöld女士是一位長期記錄藝術家、詩人和作家發展軌跡的研究者和藝術普及者,專注於綜合材料和信息流的藝術領域,她整理、保存和提供接觸到藝術家檔案的機製,以個人主持的方式建立某種當代文學與藝術的數據庫。她收集各種紙品、出版物、藝術圖錄、小冊子以及其他一些視覺材料對藝術信息資源進行拓展、細化和再分配,帶來了具有參考價值、啟迪性和客觀性的係統,建立良性的溝通和傳播機製。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展覽海報與《斯德哥爾摩生態城市空間規劃的路徑、特征與啟示1998-2018》書籍裝置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林江泉與曾東平另一個以特朗斯特羅姆為主題的個展“蝴蝶博物館”在斯德哥爾摩Drottninggatan 88C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開展。Drottninggatan這一部區域是市中心一個步行區,可直接通向老城區。國家圖書館、市圖書館、各大出版社、文化機構均在步行範圍內。火車站/長途汽車(城站)站也很近。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有一個庭院——這是斯德哥爾摩最吸引人的花園庭院之一。這棟建築歸瑞典作家協會所有,該協會的辦公室設在隔壁。個展“蝴蝶博物館”在展覽場所上成為了展覽的部分——要進入該展館需要三道門的密碼,該展覽不麵向大眾,而是指定為國際作家和藝術家或瑞典作家成員聯盟,瑞典作家協會或瑞典筆會的人員。這個藝術空間是專門為來自國外的作家和譯者設計的。有些作家/譯者/藝術家來這裏工作幾天,有些則去出版社或圖書館,或者隻是在首都逗留幾天,去劇院和博物館……這裏是作家精神的休憩處,有一些客人(尤其是來自瑞典的譯者)當然也在這裏觀看和進行短章的工作。許多瑞典作家和翻譯在訪問斯德哥爾摩時也會光臨這裏。多年來,從瑞典語翻譯成英語、俄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多種語言的文學翻譯家在這裏留下了足跡。這次個展“蝴蝶博物館”便是以特朗斯特羅姆多個翻譯版本的作品創作而成。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畫廊(斯德哥爾摩)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倒過來發展的都市主義》,藝術微噴,200cmx110cm,城市研究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林江泉個展“蝴蝶博物館”的空間提供由盧西亞娜·莫雷西和基金會董事長彼得·科蒂諾協助完成。彼得·科蒂諾於80年代分別在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學習繪畫與雕塑;在意大利都靈師從藝術家Gilberto Zorio學習雕塑;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習藝術史。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兩個展覽的開幕式都在S:t Pauls Bok & papper進行。開幕當晚,數十名斯德哥爾摩文化藝術界的名流冒著寒風趕來參與藝術界這一年度的歐亞交流展覽活動,眾多北歐名家應邀出席了開幕式,並為展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出席開幕式的重要嘉賓有:

Bengt Berg(藝術史學者、出版人、演員)

Göran Sommardal(著名漢學家、翻譯家)

Helena Eriksson(著名藝術評論家、翻譯家、詩人)

Börje Lindström(作家)

Anneli Ljung Nordenskiöld(策展人、書紙藝廊主理人)

Ulla-Britt Norrman(藝術家)

Ulla-Carin Nyquist(當代藝術家、電影編劇)

Doris Dahlin(作家)

Gunilla Wenngren (藝術家)

Jesper Sundquist(藝術家)

Rod Bengtsson(文學編選家)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策展人Anneli Ljung在致辭中表示:S:t Pauls Bok & papper具有隱性的畫廊功能,也許白天是書店和亞洲紙類研究所,晚上就搖身一變為畫廊並舉行藝術展開幕式、研討會和演奏會。過去,人們對藝術上獲得成功的定義通常是以在有一定空間規模的美術館或畫廊開展作為評價標準的。在瑞典,這種定義早已解體甚至消失殆盡了,藝術本身就在日常之中,而藝術實踐是從思考的深度和經驗的轉化等各種成章品質中延展出來的,這樣的作品發生就順其自然地產生展示空間。林江泉的創作有趣的是對象作為一種整體,強調整體整體自我閉合的概念,有相互不存在任何等級依賴關係的片段組成。他在整個展覽項目的把控中最大的期望是使一個展覽不帶個人色彩,但並非不引人注意,恰恰相反,他在去掉繪畫性的自我閉合中打開了公眾性,擁躉們喜歡他對佩索阿的視覺注解——在表征不可視的不安。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個展,“曾東平與林江泉”雙個展,編譯投稿,斯德哥爾摩,書紙藝廊

 

學術主持Bengt Berg的主持風格幽默多變,一直保持著引起觀眾高漲的情緒的勢頭。他在致辭中說到:林江泉和曾東平的詩歌與建築之間交錯重疊的互涉關係在當下創作中實為鮮見。他們的藝術實踐與其有著等量的文學創作緊密呼應著,文學不隻是成為他們藝術獲取線索分配的重要資源,他們還開疆辟土把文學作品、表演事件作為藝術品來展出,同時用建築形態敘事,他們的轉化速度常常使人反應不過來,他們的多線索多時空手法上一秒在雲上,下一秒在地麵,同步地忽左忽右,我們害羞地緊隨。其建築空間與視覺符號指向文本和詩歌中的互文性產生了模糊和變幻急速的特效。

特約策展人Börje Lindström在致辭中引用了20世紀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René Magritte的畫作The Dominion of Light來表達林江泉文學與建築在當下各種認知的選擇中作出嶄新的銜接與延展。

林江泉在致辭中指出:從本特·伯格的出版年表和表演年表轉化成建築的具體形態開始,我們展現的是一種能與任何一個地域相關聯的城市波動範圍,這種形態是我們與世界上其他的人相調和的一種方式。良好的塑性在連貫的形態中得到了驗證。這種文學、表演和建築的交互是關於我們所有日常舉動下無形的根係係統和隱性的精神潛流,在這些創作中總是能找到對比和模糊的對峙,建築作為語言將主觀和客觀聯係起來。搭建出新的展覽結構,以各種角度展開研究。 感謝哥德堡大學出版並提供研究本特·伯格的專著,使這次創作過程的史料甄選得到了保證。

 

展覽信息詳情:

嘉勵、藝術組合林江泉&曾東平雙個展:圓屋與雷克雅未克的玫瑰

策展人:Anneli Ljung Nordenskiöld

展出機構:S:T PAULS BOK & PAPPERSHANDEL

地址:ligger vid Mariatorget,Sankt Paulsgatan 24 118 48 Stockholm

時間:09.10.2018—02.23.2019

www.bokbandet.se  Tel:  08-644 60 66

 

林江泉在斯德哥爾摩:特朗斯特羅姆的蝴蝶博物館

展出機構:國際作家之家基金會畫廊(斯德哥爾摩)

協助:盧西亞娜·莫雷西、彼得·科蒂諾

地址:Drottninggatan 88C, STOCKHOLM

www.writershouse.se

 

圖片提供:瑞典Bokbandet攝影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