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多的事物都是矛盾又統一的吧。諸如黑白明暗,天地山河,動靜冷熱,又如瑜伽中的身體與精神,體式與冥想。也如空間中的造型實體與氛圍……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指出,體位法具有兩個重要的特質:“住”(sthirayi)與“樂”(sukha)。“住”指的是穩定與警覺“樂”指的是“在某種姿勢裏保持舒適的能力”。無論我們練習的是哪一種姿勢,兩種特質都不可偏廢。即使已經做到了住的“穩定”與“警覺”,也還應達成樂的舒適與輕快,而且兩者都要能持久。” ——《瑜伽之心》。我們對瑜伽習練空間的設定,也秉持相通的內在動力。好的瑜伽空間,應不隻是一個專業瑜伽的習練場地,還要讓習練者與空間有“樂”的聯結。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項目位於數個低層建築散落而成的商業城中心區域,占據所屬單體建築南側,分上下兩層:一層的三麵按間設門。二層東南裝有灰色玻璃幕牆向外懸挑,西側廣告位間隙有兩個小窗。整個建築形似三個體塊粗獷的並集,與整個商業城有著統一表皮。內部空間挑空無柱,由於二層挑出,南側窗口外的光線隻能探進一步,而西側兩個高窗射進的光線鋒利自由,時間改變著光影打在建築上的位置。駐於原始場地,雖滿眼皆是窗,心中卻黯然。

 

∇ 項目軸測圖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我們將所有習練室貼近采光側,除去入口玻璃移門,一層所有原始開門均替換成固定玻璃,門洞便成為窗口。 二層玻璃幕牆區域,在玻璃幕牆表麵散布的裝飾方通基礎上,依據原始散落秩序設了同色橫檔,白色波浪半透陽光板敷於之上,來隔絕原始外立麵大比重的灰玻,再一次柔化光線。並將LOGO後置於陽光板,最大麵的原始表皮被消隱掉。陽光板下掛超出玻璃麵,像裙擺,虛化與一層的交錯。上下簷口不做封堵,陽光板與幕牆間形成風壓,增加窗的通風量。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入口作為內外空間的聯結點,決定以什麼樣的視角打開內部空間 。內部空間的劃分排布,決定入口的設立方位。場地三麵皆可為入口。我們將習練室分布於上下層靠窗側,東西側便留空:西側空間高挑,作為前區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入口便也依附於前區而設;東側剩餘空間,采光較差,一層設為衛生間、更衣區、保潔間,二層最深處無疑適合冥想空間。正如瑜伽中對呼吸方式的建議,“在吸氣的時候,先將氣吸入胸部、再吸入腹部;而在呼氣的時候,先排出腹部的空氣,再讓胸腔內上肺葉的空氣最後排出。”我們的前區就是這“L”形空間的胸腔,往後便是腹部。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前區的排布,圍繞一座“園”展開。前區是外掛於上下兩層空間一側的園,一座盛放身體與精神的園,呈方形,被中心升起的片牆二分,前園接待,後園休憩,二分空間功能屬性,又二分習練者不同精神狀態。牆從地麵生根,三邊均不與周邊相接,前後端自然流出兩個窄縫,聯結兩側,牆像是可自由旋轉的撥鈕。園頂麵環園圍合,地麵水磨石呼應頂麵環形抬高。後園靠窗一段水磨石,嵌入軟木成為坐台,後段提升高度,為高坐台靠背,又是軟木小講台的前沿。講台麵對大牆,與水吧共用一塊空間,大牆成為最佳投影幕布。後園中心區域散落幾張沙發,整個休息區輕快、舒適。前園從牆挑出一個三角形吧台,兩邊分別平行於所服務區域的邊線,看似牆的腳,卻懸而未落。駐於入口縫隙前望向牆,極窄,牆全然不在,成為兩個空間最近的相遇麵,兩個空間可同時入目,其間遊走於前園的習練者與放鬆談笑於後園的習練者互不影響,對立又統一的空間充滿戲劇感。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雖然整個前區充滿了陽光,但有大牆的分隔,兩側光成為單個區域的專屬,大牆垂直向上的壓迫感,能讓天空出現,加入不屬於兩側的光,成了迫切的渴望。所以我們在大牆中心正上方,開了一方三角形天窗,三角旋轉與”山“的走勢形成45°夾角,天窗被原始結構梁貫穿斜切為兩塊。考慮夜晚不同區域對光的需求,東側為通透的天窗,西側為燈光膜,兩邊又同屬於一個大三角。不論陽光還是人造光源都能跨過”山“照到兩個區域。看到太陽光束的升降遊移,正如茅盾對《天窗》中的描述“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來的宇宙的秘密;它會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件!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當被感謝的。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 “無” 中看出 “有”,從 “虛” 中看出 “實” ,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廣闊,更複雜,更實在!”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習練室與各功能空間落位後剩餘空間形成的走道,緊貼整個空間的北側,正是前區到各個功能空間最高效的動線軌跡。通往2號習練室的途徑,有1號教室北側玻璃磚濾過的光,越往深越顯深邃。二層空間朝向一層入口劃開一個口子,層板為了夠到樓梯加的三角形挑出,側麵延續軟木圍合,與另一側缺口扶手所劃定的兩個角落成為向下瞭望最好的觀景台。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二層嵌入牆體的休息區同樣是習練室與辦公室劃分後的剩餘空間,較大區域放置長桌,空出寬裕的走道空間,地麵馬賽克向後區延續,設立軟木吧台,吧台向頂麵折疊的軟木,切於原始建築突出的轉角牆麵與向上拉斜的吊頂。靠牆的石材牆櫃,也向後區延續,與軟木吧台同樣停止於儲藏間門口。對於光,二層裂口處,有從一層和西側高處的窗,散射過來的光線,走道右側是兩間VIP習練室,靠休息區的一間做了半透毛玻璃,後區盡頭的辦公區全透玻璃與普拉提習練室的半透移門,也都讓光線湧入。反而在水吧側的VIP習練室做了封閉。 晦明變化間,習練者通過走道,雙向都是向光而行。前端讓休息區更加通透,後端在保證光亮的同時也為冥想室埋下伏筆。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接待區東側,一塊區域被馬賽克覆蓋,橫一個軟木坐台,供使用者換鞋與休息等候。馬賽克地麵藏進不到頂的牆體後,向右側引導,轉身進入便是1號習練室。習練室兩片斜頂壓在窗的上口向北側照射,透過北側的玻璃磚侵入過道。黑色地板延續公區色調。牆上橙色半透亞克力的視窗,是習練室與公區的另一個連接點。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2號習練室是最大的習練室,同走道寬度的入口作為該習練室的預進區。習練室主背景牆上端下壓,向外探到預進區與外部走道的上部空間。頂部在原始鋼梁基礎上下掛橫板,兩側放置燈帶,形成的條形照明係統伸進夾縫,空間的錯位讓習練室視覺延續。普拉提習練室,由於空間內會使用瑜伽器械,頂麵沒有過多層級,保證充足的習練空間,並且頂麵隻用線性燈帶防止眩光。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兩間VIP習練室頂麵中心橫穿一根大梁,在靠窗側的頂麵向上傾斜,用軟木飾麵,另一側隱藏大梁和空調設備。窗戶口設置香格裏拉簾,陽光透過外立麵陽光板與簾的雙重過濾,柔和輕盈。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隱,不是與外界完全割裂,而是保持最少的聯係。二層走道盡頭的軟木體塊是通往冥想室的入口,用力推開整麵牆,便開啟一個隱藏的空間。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一個存放頌缽的黑色盒子從中探出身體,落在黑色地板上,懸於預進區域的黑馬賽克地麵。黑色體塊不到頂,像是臨時放置於此。入口對麵是整個瑜伽館習練室中唯一L形軟木授課台,地台作用並不是強調授課老師,而是讓台下的冥想習練者更沉浸於冥想。側麵懸掛下來的白牆遮住南側窗,隻留一個可以讓光線通過的圓洞,並且背後設置了移動陽光板裝置,開啟可開窗通風,閉合二次濾光。光線斜灑進來打在金屬花柱上,享受寧靜的自然。授課台左側伸進黑色體塊,體塊掏空一側,一個獨立的休息室便出現。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二分“園”好比體內的橫隔分開胸腔與腹腔,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促使我們思考瑜伽與空間彼此的關係與聯結。在空間開合轉換間,在閑散遊走回望間,在瑜伽習練冥想間。希望使用者能感受到行望遊走的趣味,空間轉合明亮與陰翳的變化,讓瑜伽習練者在此找到自己身體與精神的一隅。

 

∇ 一層平麵圖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 二層平麵圖

瑜伽店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瑜伽工作室設計案例,瑜伽館設計,常州瑜伽店設計,一隅瑜伽,一隅,常州一隅瑜伽,一隅瑜伽藝術中心,邊界空間設計,邊界空間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一隅瑜伽藝術中心
設計單位:邊界空間設計
項目完成年份:2022
建築麵積:500 ㎡
項目地點: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武進經濟開發區七區上東城13幢
主創建築師:黃三秀
設計團隊: 黃三秀、宋帥奇、高巍東、施甫、孫潔、董智虹
委托方: 一隅瑜伽
施工方: 常州金逸裝飾
材料:軟木、水磨石、金屬、陽光板、樹脂板、
品牌:GUBI、Herman Miller、Fritz Hansen 、Vitra 、FLOS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