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水模搭配木作—台灣66平米簡約風小宅

這間長型老街屋麵寬約4米5,長則有20幾米,一般來說常見問題便是缺乏采光與通風,大丘國際室內設計通過重新規劃,前後增加大麵積窗戶、陽台,從內改造生活環境,讓每層樓空間成為開放式設計,破除狹窄陰暗感與通風問題,並利用「橋的概念」產生每個樓層間相連關係,中央則以挑空形式加上天井,讓上下樓層沒有層板阻擋。

 

2.比利時190平米城市住宅翻新設計

比利時設計工作室Fragmenture改造了這座位於根特的190平方米排屋,這棟缺乏光線和開放感的房子,在整體翻修後變成了一座令人愉快的城市住宅。為了創建一個全新的布局和空間層次結構,Fragmenture去掉了所有原有的隔斷牆。浴室被搬到了一樓。房子後麵的舊附屬建築為新的緊湊的房屋擴建騰出了空間。

 

3.30㎡狹窄夾層改造挑高北歐風小宅

這棟30年小公寓是一對新婚夫妻的第一間房,層高三米六。舊格局原本為夾層設計,但樓梯占據客廳大部分空間,遮蔽采光,且夾層上高的人很難站直,考慮兩人需求空間不必靠夾層補完,負責改造的優尼客空間設計大膽提出拆除夾層的想法,室內風格選定為屋主偏好的北歐風,在簡潔線條中添加淡彩裝飾,並用明亮的茶幾、單椅、無框畫等彩色配件增加活潑氣氛,最終完成了坐享兩麵通透采光、機能完整的小巧新婚公寓。

 

4.現代極簡主義遇上立體派:科威特AREIA別墅設計

該項目位於科威特南部的沙巴•阿爾哈邁德•阿沙巴海洋城。為了擴大可用海岸線的長度,該項目把海洋帶進沙漠,創造了一係列的運河,有幾個碼頭和遊艇停泊,整個區域被許多其他娛樂活動激活。五個住宅的五個地塊位於一個可以俯瞰大海的內河邊上。從早期開始就希望整體設計保持統一。五個住宅將使用相同的建築語言:用簡單的幾何平麵和基礎的設計概念,功能組織方式去構造一個具有當代設計風格連貫性和比例的圖像。細微而協調的差異保證了這一組住宅群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5.設計師對<五十度灰>的詮釋–HHD空間設計

設計師的家是一個四房二廳,170㎡的平層戶型。最初也有很多的規劃和想法,但最終他摒棄了傳統的風格界限,整體用最簡練的線條,力求打造一個讓人安靜的空間。在色彩設計方麵,選用50度灰為主色調,營造出一種高雅、舒適的氣質。

 

6.墨西哥色彩,蒙特雷Casa TEC 205住宅設計

Casa TEC 205住宅坐落於蒙特雷的Chipinque生態公園附近,場地是一個由馬德雷山脈主導的城市景觀。這座房子是蒙特雷科技大學為學生籌集資金而每年組織的抽獎活動的第一名。

 

7.小宅概念|澳洲一間27㎡簡約單身小公寓設計

較少見一進門就是廚房之格局,但對於小宅來說,地麵反而兼具落塵區功能,不必再騰出空間讓給玄關;廚房還有一特別亮點,即是在此備料時,中間留出開放式區塊讓視野更開闊,更平衡黑色烤漆冷調性。

 

8.溫潤而粗狂!巴西80平米挑高Loft單身男子公寓

巴西設計公司treszerosete在聖保羅規劃設計了一間約80平米的挑高工業風單身男子公寓,臥室位於架高夾層,夾層下為衛浴及廚房,客廳則保留挑高設計。兩側大麵積紅磚牆定義出整體溫暖印象,選用寬度較細的嶄新磚麵,呈現平滑且利落的立麵,和一般質感更粗獷的複古磚做出區隔。牆麵間隔加入淺灰混凝土質材,不止為紅磚調做出製約,也在視覺上作出樓層分際,搭配同質天花板,線條明快而肌理溫潤。

 

9.日本這棟私宅的寬度隻有1.8米

1.8米寬住宅的標誌和核心是其內部空間的流動性,它塑造了所有的房間,並賦予了在日常基礎上重新設計房屋每個部分的自由,打破了傳統的居住空間劃分。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在極窄的場地空間和客戶所期望的開放性取得平衡。場地僅有2.5m*11m,是一個典型的“鰻魚床”(eels’ bed,指寬度僅接近法律規定的最低2m的地塊),隻要伸展雙臂,就可以觸摸到兩側的牆壁。為了避免室內的擁擠,設計團隊在兩牆之間盡可能保持自由空間,創造一個流動的,有趣的空間。

 

10.旋轉10°讓空間更通透,上海48㎡十度宅設計

房子的原始麵積僅40餘平方米,卻需要容納日常起居、儲藏收納、辦公、娛樂聚會等功能。為了最大限度節省空間,TOWOdesign將日常功能結構疊落後整合為“功能盒”,並將其置入到公寓空間中。功能盒與功能盒之間構成新的活動區域。公寓從一個由一間間房子組成的常規形態變成一個由盒子外連續空間組成的流動空間形態。黃色的廚房櫃體成為整個流動空間的中心。這樣的改變讓公寓完全消除了原本的壓抑感,擴大了空間感受。

 

11.擁有三角形屋頂的小房子,北京loft閣樓親子宅設計

不知道什麼原因,公寓裏長大的孩子、大廈裏長大的孩子,都會直覺在紙上畫出擁有三角形屋頂的小房子,彷佛那才是心目中、屬於家的樣子。可能會有一扇沿著斜麵而生的窗,用輕巧的單椅和沙發一絲不漏地迎接天光;另一道斜角處會一分為二,左邊是色澤溫潤的廚房,右邊是色彩豐富的遊戲房,橘色簾子一拉,因格局特殊而獨有的角落,一下子成了孩子心心念念的秘密基地;三角形造就的樓高差,還能打造長長書廊,在盡頭處安放一張書桌、一台電視,處處都是一家人凝聚彼此的好地方。

 

12.台北40年老屋改造之天母130平米北歐風住宅

這一間40年舊屋的新主人偏好明亮、利落、清爽又不失溫馨的北歐風,希望回到家得以徹底放鬆,便委托ST Design Studio為其打造夢想之家。基於家中空間有限且人數不多,他們決定把其中一房改成更衣室,其餘空間則還原尺度要求留白,減少無謂的隔間與建材堆棧,好讓四樓窗外的樹梢綠蔭與充裕天光,納景入室成為生活不可或缺一部分。

 

13.簡潔而有力的設計,台灣100多平米四口之家

此住宅保留方正格局,純白的牆麵和收納體係作為空間基調,並與人字拚木地板完美融合,簡約中又不失溫度,透過自然光,與不同材質和鮮豔的家具相互輝映,形成三者編的美麗景色。

 

14.如恩新作:陽澄湖別墅設計

中國城市的活力體現於元素的多樣性,這些元素反映了某些中國觀念,即共同的生活空間或者說是家族聚集在一起居住而形成了村莊。現狀的總體規劃承襲了傳統的郊區結構,重新總體規劃的挑戰在於創造一個適應於現代中式生活的全新範例。首先,要打破典型的獨立家庭的固態和單獨性,從而創造更多的戶型,這樣一來,景觀,動線以及公共空間就會融合在一起,喚起中式生活空間的生命力。

 

15.鐵漢柔情,台北工業混搭風小公寓設計

粗獷與優雅在辭海裏近乎反義,卻每每能在設計師的巧手底下幻化為近義詞。玄關處赤裸的紅磚,一點一點被底下灰白大理石逐步渲染;刻意保留斑駁的石牆紋理,卻能與一張古典墨綠單椅相輔相成;大器的六角磚拚貼木地板,往上延伸卻是霧麵與石材交錯拚接而成一麵魚骨狀背景⋯⋯哪怕細節裏處處藏著工業風與陽剛味,小白貓踏著步伐輕輕一躍,滿屋子是鐵漢柔情。

 

16.特拉維夫44㎡兩人一狗的幸福之家

該公寓位於特拉維夫市中心的一棟保護建築內,擁有非常高的天花板。公寓所在的建築建造於1931年,設計者是Dov Hershkowitz。後來由Bar-Orian在2017年重新設計。雖然建築麵積很小,高大的天花板卻帶來寬敞的感覺。公寓約有12平方米是不可移動的隔牆,因此,此次設計最大的挑戰是要盡可能地使剩餘的空間變得開放寬敞。

 

17.用斜拚格柵妝點,波蘭100㎡北歐風公寓設計

如今開放式空間是不少屋主喜愛的格局,將格柵作為隔間的闡譯方式,不僅可達到最佳坪效,也能活化視覺節奏。本案在客廳中,通過斜拚木格柵與鐵件構成落地的沙發背牆,使玄關、廚房導入充沛日光,並由淺隔間清楚界定動線,除了牆麵以外,此元素也巧妙延續於矮櫃與更衣室,並隨著臥室調性切換配置。於色彩部分,注入沈穩的森林綠絨麵沙發,替清新的客廳增添視感而不顯得空洞,營造內斂沈靜氛圍;私領域則延伸綠色基調,由不同明度與紋理定義臥室與衛浴空間,延展顏色的可塑性。

 

18.淡粉色X灰色!法國86平米單身女子簡約公寓設計

喜歡粉色係,卻又不願過於甜膩夢幻,此時佐以些許灰色調或許是最好選擇。位於烏克蘭的 Artpartner 設計工作室便將鐵灰色作為主色調,正因中性色能緩解及調和任何色彩,所以即使是浪漫粉色係也能不過於甜美。除了運用色彩帶出室內獨有調性外,裝飾品也是提升氛圍的重要元素,除了利用相片衣服與粉色係呼應外,也把人物表情、手勢帶進空間,不論是廊道上歡愉表情或洗衣間局部手掌特寫,都能賦予室內更多表情並且增添生活感。

 

19.這個35平米小公寓裏有很多隱藏的設計元素

客戶買下的這個位於墨爾本的35㎡小公寓原先是沒有廚房的,Tsai Design將其改造成了一個宜居的生活空間。進入公寓後,可以看見一個定製的牆壁單元,這裏是一個可以懸掛夾克、雨傘、儲鞋和存酒的地方。入口通道通往客廳,那裏有一個靠窗的座位和櫥櫃。當不使用時,電視就藏在櫃門後。這裏同時還兼作家庭辦公室/書房,有書桌、電腦和照明設備。

 

20.滿足多元的生活型態,台北一間47平米現代loft小宅

雖說人類的適應力是很強,我們可以習慣各式各樣的空間,但是麵對多元的生活型態如何提供相對應的機能又兼具美學,是我們認識屋主後的疑問。他說著連手指都數不完的生活喜好及需求,但是看到隻有47平米的平麵,我們心想是不夠用的。

 

21.波蘭一間住家公寓改造短租公寓

設計師將一套位於Kopernika街附近,靠近舊廣場市場的一處曆史遺跡中的公寓進行了全麵翻新,將其打造成三個獨立的短期租賃公寓。

 

22.台北緊湊型翁宅-Does More with Less

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都很清楚,公寓的布局在優化可用空間、確保流線順暢和反映居住者的需求方麵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缺乏多餘空間的情況下。因此,當翁先生委托室內設計工作室兩冊空間設計團隊在台北翻新一套緊湊的公寓時,第一件事就是修改現有的布局,以適應客戶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的是,設計師們設計出了一種當代優雅和極簡主義的裝飾風格,而翁先生的童年正是在這種風格的引導下度過的。

 

23.設計師為泰國這間64㎡小宅多爭取了11㎡的空間

該複式小公寓麵臨著兩個設計難點:一是要在有限空間裏同時滿足家庭工作室和居住空間的需求,二是巨大的玻璃幕牆正當西曬,室內整天高溫不下。為了解決上述兩個問題,設計師提出了三個附加項目,即GRID PARTITION(網格隔斷),EXTENSION DECK(擴展甲板)和STEPPING SPACE(踏步空間)。

 

24.墨爾本這間150年曆史的老酒吧被爆改成溫馨的閣樓

經過一年多的設計實踐,位於墨爾本的ioa工作室將原本是老式酒吧的沉悶空間,改造成了一個充滿個性的溫馨而有趣的家。

 

25.巴黎16㎡建築師多功能小公寓設計

來自意大利的EDB工作室將這個位於巴黎le marais的小公寓打造成了一個專屬於建築師的多功能空間。設計師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了對所有現代化設施的布置,將兩張床與與一個大工作台融入到這個僅有16㎡的空間中。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評論(2)

  • 向生 2019年1月3日 下午3:18

    日本這棟私宅的寬度隻有1.8米鏈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