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堂建築改造之The Waterdog辦公室設計

是一處先進的辦公空間,在這裏,工作幾乎成為了一場心靈的洗禮。無聊乏味的辦公室不複存在;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此處形成密不可分的關聯。不同的部門和辦公室交疊在不同的樓層,帶來一種持續而動態的空間體驗。

 

2.粉藍欲望之屋—Wutopia實驗室的城市改造項目

建築由性別出發,采用青藍象征男性、粉紅代表女性,由「廚房」為總體概念,觀察現今公共廚房多以男性為優先、家中廚房則是女性掌廚,進而延伸兩者不同的欲望樣貌。改造時保留結構及麵窗,增加房屋的生動與原始,此外為了鞏固青藍屋以堅固屋頂取代彩鋼板,室內規劃成三房一衛,同時置入酒瓶演繹「酒池肉林」的貪欲;粉紅屋結合頂樓的雕花牆訴說女性的細膩,並於獨立房間中加開門洞,展現猶如迷宮的幻境樣貌。

 

3.建築改造之複合型複古購物商場–北京舊物倉

2017年的夏天我們接觸到項目的時候,整個南城處於一種拆遷的狀態中,未拆完的牆體,形單影隻的搭建房,但是它有它最特別的一麵。我們的項目在南城四環處一個全新開發的商業綜合體中。北京舊物倉是廈門舊物倉的第四個分倉,也是唯一一個離開結合自帶曆史痕跡建築體的傳統意義上的大型商場內的商業空間。

 

4.建築改造之舊金山Under Armour辦公室設計

新辦公室位於一座老廠房建築裏,有著五萬平方英尺的麵積。設計集合了高度靈活性和高效生產力的辦公場所設計,強化了Under Armour團隊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的品牌精神。運用天然材料、白橡木板、熱軋鋼板、拋光水泥地麵、裸露的紅磚、原始混凝土建築構造,同時輔以品牌代言運動員的照片和直白的logo,強化品牌形象突顯本色空間。

 

5.兩居室改造一居室,香港33平米小公寓改造設計

香港工作室JAAK利用定製的櫥櫃將香港的一套兩居室公寓改造成一個更加開放的住宅。設計師參考了日本家庭的一些做法,為這對夫婦打造了一個明亮靈活的生活空間。他們拆掉了公寓現有的隔斷,重新劃分緊湊的家庭空間,為寬敞的窗戶提供了座位,還有一個像走廊一樣的空間,可以幫助最大限度地利用窗戶的自然光。然後引入定製的木製儲物櫃,以重建家中的分區,家裏唯一的完全封閉的空間是浴室,隱藏在一個秘密門。臥室位於內置桌子後麵,是部分封閉的。

 

6.北京胡同改造之即作建築工作室設計

北京二環內的老城胡同區是一片獨特的城市區塊,平坦且密集,被20多米寬的高架環路以及尺度瞬間擴大的二環外現代化高樓與街區所圍繞。工作室的基地位於東城區北邊,近熱鬧的北鑼鼓巷,周遭大多為住家,四合院、雜院與四至六層老樓房為鄰,零星小商鋪散布其中。北京的街道為方正布局,不過一旦進入胡同,街道寬度縮小至3-5m甚至更窄,曲折有機,是由人的身體和活動所衍生出來的城市尺度與紋理。

 

7.舊招待所改造城市民宿設計之上海渝舍印象

項目地址位於中國上海市複興東路上,毗鄰豫園,故取諧音“渝舍印象”。項目原是一家舊招待所兼棋牌室,隨著時代變遷和城市再造更新,業主希望在加固原有結構的基礎上解構新的民宿含義。原招待所由四棟舊樓組成,樓內空間狹小,光線不足,改造的重點便是空間重構,為原本狹小昏暗的內部空間引入陽光和自然。曆經半年餘,設計師將舊宅解構嫁接成現在的一棟庭院相間、內外相連的複合建築。

 

8.民國宅院變身高端精品民宿—成都上喜龍園四合院酒店

這座小院曾經的主人是巴金先生的爺爺李竹西老人,而現在這座小院叫做“上喜龍園”,經過13個月的修複,它成為成都最有特色的精致民宿之一。小院是典型川西穿鬥式木結構的三合院落,南北向五開間,西側四開間、東側為一涼亭接遊廊圍合,一汪池水裏錦鯉擺尾。青磚牆的圍合間,是一處嵌有純銅龍紋手柄的木門,蒼勁有力的“龍園”二字在門匾上顯得古樸低調。

 

9.「無界之居」之廣州百年洋房改造設計

這座三層高洋房建造於1919年,馮老太太九歲從馬來西亞回到廣州讀書,便一直住在這裏。老屋充滿了她和愛人,還有五個孩子間的成長回憶。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 受到委托,為這座廣州百年老宅進行改造,並探討家庭生活最溫暖的體驗。同時希望打開這家人最值得回味的記憶,以一種更鮮活的方式重新講述這個家的故事。

 

10.返璞歸真:廢棄農舍改造之北京鄉間住宅STUDIO COTTAGE

這間位於北京渤海鎮的鄉間小屋,是CLOU建築事務所其中一位創始人 Christian Taeubert 與妻子 Sammy花了六年時間打造的理想之家。盡管租期分別僅隻有10年和20年,夫妻二人還是花費大量時間,用當地建材來改造這棟老屋;一邊作為自宅,另一邊則取名為「Studio Cottage」,佇立於鄉間,成為遠離塵囂的夢幻之地。

 

11.又一個胡同改造項目—協作胡同自如驛膠囊旅館

B.L.U.E. Architecture Studio的最新項目-協作胡同自如驛膠囊旅館-位於北京東二環核心老城區,臨近張自忠路的段祺瑞執政府,古老韻味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別具趣味。項目以四合院為主軸開展,外觀是充滿韻味的青磚、灰瓦,質感斑駁的女兒牆,室內則是現代風味濃厚的無印感木作旅店。踏入中國風的朱紅色大門,就可見到寬廣的接待大廳,北歐簡約風格的木作家具和純白牆麵與屋頂的木結構非常相稱。

 

12.120年町家老屋再生—京都KHAKI GUESTHOUSE旅店改造設計

日本設計師Endo Shojiro與Tada Masaharu共同改造的京都民宿KHAKI GUESTHOUSE,屋齡長達120年,是一棟典型的雙層木造町家建築。格局狹長,中央被庭院隔開分為前、後棟,大致可劃分為5個區域,一樓依序為玄關、大廳、廚房、庭院及浴室等公共空間,二樓則有兩間和室、一間西式房及一個以碎石為主的屋頂庭院。

 

13.廢舊建築廠房改造之北京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MIBA

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拯救中國的輕工業,國家將葡萄酒列為重點發展對象,編進第一個五年計劃。經周恩來總理的努力,終於將其列入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項目之一。這就是原“北京夜光杯葡萄酒廠(後更名為北京龍徽葡萄酒廠)” 現「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MIBA」(1956年,酒廠遷址到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山麓東南側(現址玉泉路2號)。

 

14.重構上世紀顯像管工廠:北京馬蜂窩旅遊網全球總部設計

馬蜂窩旅遊網是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服務網站之一,崇尚自由和對未知的探索。在創立將滿十年之際,為了跨越性提升企業聚合力,消除內部不同業務板塊團隊之間的陌生感,做出了結束團隊長年分散辦公的決定。並委托袈藍建築為其打造企業的全球總部。

 

15.老房翻新之高雄90㎡水泥係設計師自住宅兼工作室

公寓運用了大量水泥材質,從電視牆麵的清水模質感牆,到地板的混合水泥建材,搭配加寬原本窗戶麵積,引入大量采光,同時利用夾膜玻璃處理,即便透光也可兼顧隱私。清爽灰色係的生活氛圍,讓人忽略此處原本是 32 年老公寓,百處待修的狀況下,藝棠設計重新製定格局使用,以開放式規劃為主,將所有收納貼齊牆麵,並整合多元空間,讓這裏除了是與太太的自宅工作室,更是一狗三貓的玩樂天地。

 

16.純正的法式風味:上海保安亭改造RAC酒吧咖啡廳設計

RAC Bar & Coffee地處上海原法租界安福路武康路口,周邊早已形成濃厚的西式餐飲氛圍,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也意味著更高的設計要求。業主希望在此打造一個迥然於別處的餐飲店鋪,展現純正的法式風味,主營精品咖啡、麵包糕點、法式煎餅和有機葡萄酒。

 

17.建築改造之上海大樣辦公室設計

原1305 STUDIO辦公室所在地拆遷,我們找到了現在位於上海市長寧區中山公園附近的這個地方,當我們拿到原始建築圖紙時,圖紙上標示著這裏原來是一個車庫。在新辦公室設計之初,我們便決定繼續使用原辦公室裝修時定製的家具和材料,所以新的辦公室並沒有投入太多金錢,大部分家具和材料都是沿用了舊辦公室的,所以看起來似曾相識,一樣的東西,隻是換了一個空間,也可以變的大不一樣。

 

18.“握手樓”重見天日,廣州天河區八社改造設計

當代中國城市的快速擴張使城市和鄉村之間在沒來得及相互消化和融合之前已經相互擠合成為非城非村的某種獨特城市狀態,這種狀態尤其在城市新CBD區域明顯,如棠下“八社”所在的廣州天河區。城市的野蠻成長似乎總在不斷地將舊有的城市肌理摧毀而使新的垂直(標準)城市得以憑空而生,不必顧及原有的城市曆史和脈絡。表麵上是高效城市壓倒了舊有的自主村莊,但實質卻可能導致珠三角城鎮係統就此戈然而止,城市從此變得粗暴和單一。

 

19.西班牙水泥工廠改造自住工作室

建築攝影師Marc Goodwin拍攝的這間位於巴塞羅那的工作室是裏卡多•波菲爾(Ricardo Bofill)自己的工作室,這位西班牙建築師將這座幸存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水泥工廠改造為自己的工作室、花園和住所。波菲爾打通了充滿水泥的筒倉後,新的建築體和空間體係被重新定義成他的建築堡壘。

 

20.全球最值得期待的連鎖酒店:Ace Hotel

作為《紐約時報》“美國本土最具原創精神的酒店”,同時也是《Wallpaper》“全球最值得期待的連鎖酒店”,每一間Ace Hotel都改造自標誌性舊建築,更在改建中融合和展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並為原有街區注入新的文化能量。每間Ace Hotel的設計都體現著當地的文化藝術,也掀起當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變革。

 

21.建築改造之連州舊糖果廠的攝影博物館轉變–廣州源計劃建築事務所

連州是位於廣東北部山區的一座小城市,目睹連州國際攝影節連續13年的奇跡,這是中國最重要的攝影藝術活動之一。攝影博物館的建設被認為是舊市區複興計劃的發起者,同時也是對這座城市過去的一種頌揚。連州攝影博物館(LMP)被選中建設在中山南路,當地人民親切地稱為“老街”,這裏充滿了當地的傳統和回憶。原址是一個古老的糖果倉庫,一直是過去12個攝影節的主要場地。

 

22.上世紀老糖廠改造—陽朔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設計

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位於廣西省陽朔縣漓江邊一處山坳,該地區是喀斯特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場地內自然景觀豐富,並保留有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老糖廠和同時期用於蔗糖運輸的工業桁架。為保護漓江生態環境,老糖廠在80年代被叫停,幸運的是其建築被完整保留下來。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社會背景下,建築團隊將老糖廠視為一代人的生活記憶和情感載體,並將其定義為未來酒店建築群落中的核心領袖。

 

23.維也納18世紀古建改造地下酒吧設計

在對維也納傳統小巷Berggasse中的一處18世紀末期的古建築遺跡進行翻新時,一座磚砌的樓梯被發掘出來。該樓梯通往一個12米深、麵積約有250平方米的地下室,也就是本案所在的位置。這座位於感恩教堂和弗洛伊德公寓之間的地下雞尾酒吧可謂一件名副其實的美學珍寶。曆史資料顯示,這間地下室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曾是一處半合法的空間,當時正是爵士樂在維也納盛行的時期,以Joe Zawinul和Fatty George為代表的藝術家正活躍在舞台上。因而本案的“場所精神”早已確立,無需再做新的定義。

 

24.隈研吾改造了一座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上海老船廠

隈研吾建築事務所將這座建於1972年的舊船廠改造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多功能綜合設施。該項目名“船廠1862”,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區。在結構堅固的磚牆後麵,原來是12個30米長用來停放船隻的網格狀船塢。這種工業風格的建築很適用於重建改造項目,隈研吾在設計時也努力的保持建築結構和材料的完整性。

 

25.峽穀穀倉改造之工作穀倉改造成閣樓三居室

這個占地362平方米的翻修工程坐落在瀑布的東部山麓,將改造了一個世紀的工作穀倉,變成了一間三居室。建築被恢複了原貌,目的是營造一個舒適的家,同時保留它原有的形態、特色和曆史。建築的外觀保留了原有的大部分原始風格,但增加了一個深簷的門廊和巨大的可操作窗戶和門。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